为什么中国的校服丑出了境界?

许昌情侣定制西装在哪-许昌男装哪里买的好看

为什么中国的校服丑出了境界?惯用的答案是,杜绝攀比和早恋。大概是觉得众人都穿上千篇一律、绝不合体的校服,哪怕在人群中多看你一千眼,也记不清你的容颜。

我读初中那会儿,学校甚至对男女生的发行有严格要求,男生必须板寸,女生短发不过耳。老师们谆谆教诲:把一门心思都放在学习上,不要花那些歪心思去臭美。

青春期的孩子第一次有了自我意识的觉醒,对更美好的自我形象有了要求,对异性也有了本心的好奇。为了避免这一群小羊走上迷途,牧羊人选择了集体圈养,砍断所有出路,一了百了干净利落。

以拦腰折断取代循循善诱的校园教育,与耍流氓何异?

为什么中国的校服丑出了境界?

校服,真是一个纯洁的字眼。不由得令人想起那年17岁的初恋......

林青霞校服旧照

当然,这一切在中国大陆都没戏。伦敦V&A博物馆收藏了一些能代表中国过去的物品,增强国际信任的好事儿,他们收到了二十多种推荐物品,其中还包括校服!

没错,你没有看错,是中国的校服,结结实实的中国的校服!

好吧,问题是展览对校服的注解的这样的:很实用,而且非常舒服,所以很多学生毕业之后还会继续穿。校服已经成为了中国流行文化的一部分,连漫画里都会出现。

当火影角色穿上中国校服之后

中国流行文化的一部分......(流行倒是流行,但你确定这是文化?)......这绝对是英国帝国主义的阴谋!

说起校服,绝对是一部有血有泪的血泪史,当然,它可能是中国教育事业唯一实现公平的一项了。

记忆里,我们的校服是这样的:

还有这样的:

以及这样的:

想看更多,大家回去翻翻以前的校服......当然你会说,有人穿成这样啊:

赶快醒醒吧,别傻了!那都是模特的写真!

既然说到这儿,索性就横向地看看各国的校服。

日本:日本的校服大多是统一的,学生经常成群穿校服外出。日本的校服一般是校方委托制作的,一旦定形了,就多年不改变。

澳大利亚:不论男生女生,都必须穿校服,黑皮鞋黑袜子,只有上体育课才能换运动服。(如果中国校服是这样,我也愿意穿啊)

英国:英国校服往往能从细节处显示出英国皇室特有的风度和气质。

韩国:韩国男生校服大多是白衬衫西装裤,女生大多为白衬衫加花格子百褶裙,青春而又不乏时尚。

美国:除了教会学校和部分私立学校,公立学校不要求学生穿校服。但是在毕业的时候,为了毕业照,学校会要求穿统一的校服。

其他国家就不一一说了,只列个图好了:

印度

缅甸

老挝

乌兹别克斯坦

越南

不丹

古巴

哥伦比亚

朝鲜(真的是朝鲜,唉......)

怎么看都是中国的最丑,是审美观出了问题么......

其实中国也有过好看的校服。翻中国的校服史,民国时的新潮文艺女们似乎都曾有一张让人难忘的清新校服照,可见不是没有过好时光,只是时代转变让有些美一度销声匿迹。

1916年,北京培华女中校服,当时教会的贵族学校,中式上衣配西式百褶裙,时髦清丽,右一是12岁的林徽因,摄于1916年

1930年10月参加国货时装展览会表演的务本女中学生

四十年代郊游的护校女生

近些年来,随着开放程度加大以及外来文化影响,中国也开始了一些校服改革。比如河南许昌市第三高级中学的校服就开放了许多。

虽然怎么看都是copy日韩系的,不过确实好看。(关键还是人好看......)

其实这些年来,一直有人觉得应该模仿日韩系的校服,而且呼声颇高。

但另一些学校虽然也换了这样的校服,可看上去却很别扭,有板有眼整齐划一似乎少了学生应有的活力。

另外有一些人觉得应该有我们自己文化底蕴的校服,比如汉服。

事实上,已经有中学拿汉服做校服了,虽然颇具争议,但打破成规毕竟是好事。

武汉女大学生穿汉服出游图

可事实上汉服对于中国人尤其是汉人来说已经比较陌生了。复兴汉服是一件好事,但追问其起成功率有多大就不禁会让人感到失望与遗憾。

相传清朝统治中国后推行“十从十不从”,汉人必须穿满服。

有广为流传的说法认为,校服的出现是源于战争后,部分家庭生活艰难,学校为了使贫困家庭的学生不因穿着产生自卑感,也防止富裕家庭的学生炫耀,因此统一着装。后来,这种观念被大多数学校所接纳,校服兴起。

1960年代在日朝鲜人学校的校服

这种说法也成立,统一着装也可以,但问题有两个:

1、统一着装可以男生统一、女生统一,为何大多数学校要男女同款?

2、既然都是一样的着装,为什么不能弄得漂亮一点?毕竟穿校服的都是正追求美的年纪的学生。

有人说,中国的校服不利于审美观的培养。

有人回答这两个问题:男女同款、千篇一律不好看的校服,省了攀比也“去了性别”,“可以防早恋”。(是说穿上同样的校服后,哪怕在人群中多看你一千眼,也记不清你容颜吗?)

换个校服就能预防早恋未免太想当然了。相反,这种做法,不能正确展现男女成长中性别特点的衣服,不利于青春期少年树立正确健康的性别意识,也不利于性别自信的建立,越是遮遮掩掩,越是不能坦然面对。

学生们并没有生机勃勃的活力。

同时,应试教育的改革也应该加速,如果学生只是考试的工具,教育机构与学校不注重个人的内在发展,即使校服再好看,却也显示不了任何的朝气与校服该有的风采。

-End-